道教灵符网

卷七-易学四同

日期:2024-10-24 16:19| 发布者: 童子命化解网(tongziming.com)|



右第四章。

此与前章大略相同,似亦附会之言也。

乾元者,始而亨者也。利贞者,性情也。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,不言所利,大矣哉!大哉乾乎!刚健中正,纯粹精也。六爻发挥,旁通情也。时乘六龙,以御天也。云行雨施,天下平也。

始,本元言,由始而达于亨也。性情者,谓性其情也。利归于贞,则情约于性矣。此释乾四德之。○美者,文

之嘉美,所会以合礼者也,以义裁之,而有成功,则利天下矣。不言所利,见贞之泯于无迹也。此皆乾道之能,以申释四德之本于乾,而赞其为大也。刚者,坚而不屈之谓;健者,刚而不已之谓。中者,以心之不近四旁言;正者,以理之不移定体言。无过不及,然后为中,以位言,则二与五也。中未有不正者,非必阳居阳位、阴居阴位而后为正也。但所遇之位,或有偏胜,而失其本体之中,然后为不正。虽其一事之正,亦中之所为。然不能保其常久在中,则不可以为中。必二、五相资,而后可以不失中耳。刚健者,乾之德;中正者,德之

善。纯者,治丝不杂之名;粹者,泊米不杂之名,皆言其无一毫邪秽之杂。不杂,然后为精。此因上文替乾道之大而言乾之所以为大者,以其刚健之德,至善而不杂也。六爻异位,随其所遇而发挥之,不过因人情而旁通乾义耳,其实一乾之所为而已。情,说见系辞下传第十三章。○时乘六龙以御天也,起下句,言圣人体乾之道而乘六龙以御天,则其德施之普,如云行雨施而天下平矣。

右第五章。

此亦申释乾卦彖辞,于义亦精。但引彖传语以

成文,则似后人之所掇拾耳。自此以后,语多精粹,不可尽谓其传不出于圣人也。

君子以成德为行,日可见之行也。潜之为言也,隐而未见,行而未成,是以君子弗用也。君子学以聚之,问以辨之,宽以居之,仁以行之。易曰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,君德也。九三,重刚而不中,上不在天,下不在田,故乾乾因其时而惕,虽危无咎矣。九四,重刚而不中,上不在天,下不在田,中不在人,故或之。或之者,疑之也,故无咎。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,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。天且弗违,

而况于人乎?况于鬼神乎?亢之为言也,知进而不知退,知存而不知亡,知得而不知丧,其唯圣人乎!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?【行,并下孟反;未见、见能,二见字,并贤遍反;重,并直龙反;夫,音扶;丧,息浪爻】

德成则为行,而曰日可见,于用此以成德言也。初九当潜之时,隐而未见于用,以行之未成也。行未成则非成德,岂可遽用哉?○学聚,即中庸所谓博学也;问辨,即中庸所谓审问、慎思、明辨也。经传凡言学问者,皆本此义。仁行,即中庸所谓笃行也。然行之不息,唯宽裕不迫而存之于心者能之,故言宽于仁之上。此

其所修,亦君德也。但九二在田,非变化之位,未至充盛耳。○重刚者,因六爻皆阳而发,唯乾可以言之。先儒皆谓九三以阳居阳为重刚,则与九四之重刚相碍,而非所以语乾矣。不中者,九三不在中位,非在中之德也。如此则易于有偏。而况三当内体之上,人位之阳,未至于天,则非五之可以大行矣;已离于田,则非三之可以自善矣。事物*,随阳触发,至危之地也,因其时而乾乾惕若,不少息焉,然后可以无咎也。○九四重刚不中,与九三义同。上而在天,造其极者也;下而在田,守其堂者也。三为人位,而在内体,犹非

任事之臣,若四近五,重任所归,当勤于进步,而不可迟疑者也。迟疑则不进而坠于渊矣。疑之者,其心疑于不进而恐或坠也,故得无咎。○合,与之混合而无间也。德,以天地生物之心言,明,即德之昭著而可见处;序,即德之流行而有伦处;吉凶,即德之安于善而不安于不善处。此以理言,皆天也。先天,谓天本常立,几动于未有事之前,而理之先见者不能违也。后天,则因其理之见者,奉而行之,各随其时也。以本体言,则曰天不违;以功夫言,则曰奉天时,其实非有二事也。能奉天时,正所以先天,而天之所不违者即在于

此。故下文但曰天且不违,而不曰奉天时也。理出于天则无为,言其自然也;理具于人心则有觉,言其必感也。人心之感,如见而民莫不敬,言而民莫不信,行而民莫不悦之类。鬼神,即人心之作,非以气化言也。然而吉凶与天地之鬼神合者,亦即此耳。此言九五大人之德,合于天而感于人,所以利见之也。比于九二,则德为盛矣。○进退以身言,存亡以位言,得丧以禄言。心失其正则不知其亢,得正则进必知退、存必知亡、得必知丧。唯圣人能之,虽上九时当其亢,而不至于有悔也。古本知得而不知丧下有其唯圣人乎五字,胡翼之以为羡文,草庐吴氏亦以为下文重出而去之。知进退存亡之下不言得丧,省文也。

右第六章。

此亦申释乾六爻义,皆以德言。但其所谓德者,自始学以至成德之序,与第二章通以圣人之德言六爻者不同,随其所取之义而观之可也。

坤,至柔而动也刚,至静而德方,后得主而有常,含万物而化光。坤道,其顺乎?承天而时行。

坤之所以为坤,顺而已矣。至柔者,柔之至也。柔不至,不可以为顺。动,谓静中之动,则刚为柔中之刚矣。静

者,寂然泯于无迹也。静,惟其至,则无所动于刚而为顺矣。然而德方,则事有条理,一定而不可易,见坤之有常也。静中有动,柔中有刚,所谓牝马之贞者如此。刚则不挠,即直内之正也;方则制宜,即方外之义也。方以刚为体,刚以方为用,合一之道也。后者,后乾而以之为主也。得所主,故有常。此以德言,正刚方相为体用之意,彖传所谓后顺得常者如此。含万物者,含乾生意于其中也,含则所畜者大,而其化有光辉矣。此以功用言,彖传所谓合弘光大者如此。此皆承乾之事,非坤道之顺而能之乎?时行者,奉天时也,正见

顺意。此章所重在顺,先儒乃以分释坤元亨利贞之义,而曰主下当有利字,失之矣。

右第七章。

此申释坤之彖辞。
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,由辩之不早辩也。易曰:履霜,坚冰至,盖言顺也。直其正也,方其义也。君子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,敬义立而德不孤,直方大,不习无不利,则不疑其所行也。阴虽有美,含之以从王事,弗敢成也。地道也,妻道也,臣道也。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。天地变化,草木蕃;天地闭,贤人隐。易曰:括囊,无咎,无誉。盖言谨也。君子黄中通理,正位居体,美在其中,而畅于四支,发于事业,美之至也。阴疑于阳必战,为其嫌于无阳也,故称龙焉;犹未离其类也,故称血焉。夫玄黄者,天地之杂也,天玄而地黄。【为,于伪反;夫,音扶】

积者,渐之所积。庆以福言,灾以祸言,积久则有余而流于后世矣。凡弑父与君,恶之大者,皆起于一念之悖逆,以渐而积成也。辩,当作辨,谓辨之于心,即识微也。与从言之辩不同。从言之辩,以言辩也。易中有互文者,当以此义正之。盖坤道之顺,主于乾者也。主于

乾,则刚而能断,不牵于柔,然后其顺为正。若但顺其所为,则当阴柔用事之际,易以从邪耳。夫初非不善之位也,而几从此始,于此不谨,则成大恶,恶之大,祸之大也,故特以顺言之,寓戒深矣。朱子以顺当作慎,非也。此释坤初六。○直则心无四曲而常守贞,故谓之正;方则事有区分而皆得当,故谓之义。内所以直,非敬不能;外所以方,非义不能。敬即正中之惊惕,义即敬中之条理。敬义,合内外之道也。敬义立,则德在我矣。不孤者,谓积德充盛,非止一行之修、一善之具而已,此所谓大也。有敬以直乎其内,有义以方乎其外,唯成德者能之,而至于充盛,则所行皆顺,无所疑矣。坤之六二,本体中正,故能如此。顺不容于着力者也。若可著力,则为功夫,当言以敬直内,以义方外而为健矣。朱子训敬立而内自直,义形而外自方。若欲以敬要去直内,以义要去方外,则非矣。此不知敬义之立,而自直自方者,本为坤发也。若以敬直内、以义方外为皆非,则书所谓以义制事、以礼制心者,亦不得为圣学,而乾道安得有自强哉?故敬义言于坤,则其不正助处,乃是顺也。此释坤六二。○美者,阳刚所章之美也。阴本无美可章,而三为阳位,故有美。然在

坤下体,而以六居之,含三之章而不发,则所畜者大矣。及阳显于有为,谓之王事。阳美虽含,然无不发之理。当其发时,而六以阴从之,则本其能含之德,亦不敢有其成功也。盖地道以从阳为顺,必待阳先倡,而后代之有终,此即无成之意也。以地道明坤之顺,而并及妻道、臣道,以类从耳。此释坤六三。○阴得阳而后可以有为。四在群阴之间,而以阴居阴,又非中德,则为隔绝之时矣。天地郊感,则变化万物而草木蕃盛,上下郊而志同,君子道长之时。此以引起下句。天地闭隔,则万物不遂,上下不郊而君子道消,此贤人

之所以隐也。上言草木蕃,下言贤人隐,互相备也。当此之时,正与否以俭德避难者同,不可不谨密以自守也,故括囊则得无咎而亦无誉也。此释坤六四。○黄者,中德之象。黄中者,中德在中之义也。其德无所不通而有条理,谓之通理。盖中德之在中者,不通则不能泛应,不理则不能曲当,故以言德之本体如此。正位者,正其位于五也。五尊位,德可远施,故以正位言。居体者,存此德于心,以立应事之体也。体而曰居,则无下体外见之义,而先儒以释裳字,何哉?盖此二句本以美在其中为重,而起下文也。畅,达也。四支,两

手两足也。黄中之德,发而措之于民,以为事业,而后见其德美在中之至。然事业之及人,必假于手足之运动,未有发事业而不由四支之畅者。四支者,人之所见也,裳之所饰,乃在于此,故特言于事业之上,以明裳字之义。不然,则美之所发,重在事业,何必先言四支哉?此释坤六五。按:五与二,体皆中顺,其德非有二也。但二以中之裕于己者言,五以中之加于民者言,以位异而义不同耳。○上六,阴晦极而阳未尝亡。犹人心昏蔽已甚,而天理未泯也。阳在阴中,惺然复觉,以为受侮于阴而疑之,将自振焉,故与之战。主于

战者,阳也,故以龙言。而所战之地在阴,犹未离乎阴类,故以血言。当阴阳有定位之时,阳为天玄,阴为地黄。今阴阳相杂,犹理欲未明也,故曰其血玄黄。血,属乎阴者也,而混乎阳矣。疑字,当作阴为阳所疑说。先儒误以阴与阳相战为疑,则主乎战者阴矣,不可以言龙,岂阳刚为主之义哉?此释坤上六。

右第八章。

此申释坤六爻义。

子曰:危者,安其位者也;亡者,保其存者也;乱者,有其治者也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易曰:其亡其亡,系于苞桑。

草庐吴氏曰:自处于危者,乃自安其但之道也。凛乎若将亡将乱者,乃所以常保其存、常有其治也。盖于安、存、治之时,而能不忘危、亡、乱之祸,是以身之位得以安,而国家可保其久存长治也。

右第九章。

此释否九五爻义。旧本误在系辞下传。

同人,先号啕而后笑。子曰: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,或默或语。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【断,徒玩死】

以处世言,则出处不同也;以处事言,则语默不同也。

人各一心,则相拂而号啕;其心既同,则相悦而笑矣。断金者,心不移也,故有断金之利,而言之相得,亦有如兰之馨。心之同者,如此。盖有大同之心,则无间于物我,所谓同人,不过一此心耳。九五既同而相得之位,故发此义。

右第十章。

此释同人九五爻义。旧本误在系辞上传。

易曰: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。子曰:祐者,助也。天之所助者顺也,人之所助者信也。履信思乎顺,又以尚贤也,是以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也。

信者,德之实也。大有以刚健为主,至于上九,居离之上,而刚德犹能有孚,所谓履信也。在六五之上,则虽刚而以柔济之,其心又能思顺者也。阳刚在上,贤而不在人下者也。人之德主于信,所以顺乎天者,此也,而尚贤,则又信顺之过人者矣。文义本为天祐而发。然天必因人之助而祐之,故兼人助而言。所谓善言天者,必有征于人也。

右第十一章。

此释大有上九爻义,旧本误在系辞上传。

劳谦,君子有终吉。子曰:劳而不伐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

也。语以其功下人者也。德言盛,礼言恭。谦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

劳者力之尽,功者劳之成。不伐其劳,正以不有其德也。学以为己,为心不事暴扬于外,为己则精德日厚,而于功业无所动其心,故以不伐不德为厚之至。以功下人,即是不德,乃谦之恭也。言,助语辞,如说卦传之设言、成言,诗之薄言、驾言也。德盛,本厚之至,而言德盛,所以礼恭存位,即有终之吉。程子曰:致恭存位,如言为善有令名。君子岂为本名而为善哉?亦言有令名者,为善之故也。

上一篇:读易详说卷二下一篇:读易详说卷三

QQ:915790790|赣ICP备11005942号-14|童子命,童子命查询,化解,八字排盘-易善算命网 ( 赣公网安备 36028102000015 )

GMT+8, 2024-11-21 23:53 , Processed in 0.047064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