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第三章。 此章备得彖辞、爻辞及吉凶、悔吝、无咎之通例,以见圣人神道设教,使人自复于善之仁也。 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 易,谓随时变易,非以易书言也。准,平等也。弥,弥缝之弥,缀缝而使之联也。纶,经纶之纶,比类而使之合也。 此言易道之大也。 仰以观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;原始反终,故知死生之说;精神为物,游魂为变,是故知见神之情状。 以,以易道也。仰,言其动也;俯,言静也。文之显于心者谓之天文,理之隐于心者谓之地理。有形可见,故日观;无迹可求,故曰察。幽根于地,明根于天,所谓故也。原,本也。反,复也。始者,气之发端而为生;终者,气之归尽而为死。生自无而有,死自有而无,通一无二者也。气之专一者为精,精聚则为物,鬼之归也。气之灵爽者为魂,魂游则为变,神之伸也。幽明也,死生也,鬼神也,不过阴阳二气之往来。而易之所以为易,惟此而已。知之者,知其心之德也。幽明,言心之动静也;死生,言心之存亡也;鬼神,言心之变化也,易之所以与天地准者,不过如此而巳。常知此德,则与天地相似矣。 与天地相似,故不违;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,故不过;旁行而不流,乐天知命,故不忧;安土敦乎仁,故能爱。范园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万物而不遗。【知周之知,音智;乐,音洛】 似,如也,犹言克肖也。天地之德,仁知而已。知属阴静, 地之所藏也;仁属阳动,天之所发也。其德如此,而圣人似之。不违者,于天地之德不相悖也。盖道济天下者,仁之所以及物也。然知主于中,能周万物,则仁以知节而不过。旁行者,所行不滞之意。行贵于不流,不流所以为不过也。乐天知命者,知之所以无累也。然仁安于理,能敦化原,则知以仁行而能爱。安土,随寓而安之意也。安本于不忧,不忧所以能爱也。范,如铸金之有模笵;围,匡郭也。曲,委曲详尽也。范围,本上文不过、不流而言;曲成,本上文能爱而言。此见其所以能弥纶天地之道也。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,故神无方而易无体。 昼夜之道,即天道也。天道昭昭,昼夜不息。圣人之知,纯亦不已,与昼夜之道,通一无二者也。此属于静而为知也。知之本体,无有停机,则不泥于形器,而随时变化,皆此知之所流行矣。自心之感应而言,谓之神;自理之推移而言,谓之易。心之所向有偏,则倚于一隅而有方;理之所行有凝,则滞于一物而有体。神也、易也,皆属乎动而为仁也。神易无方体,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者能之。盖申言上文之意,以明知为仁主。 右第四章。 此章言易道之大,而圣人所以用易者,一本于德也。 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 一阴一阳者,阳明阴晦,阳主阴而阴从阳,随时变通,无所偏倚之谓也。阴极而不变,则滞于阴;阳极而不变,则滞于阳,皆著物而人于器矣。惟其变通不滞,则主之者阳,从之者阴,刚柔适得其中,而无太过不及,然后为道。故道以形而上言,非以阴阳为两物,而道在其中也。象山陆氏谓一阴一阳已是形而上者,庄 渠魏氏谓一偏者不足以为道,得之矣。斯道也,自其出之所继者而言,则谓之善;自其受之所成者而言,则谓之性。善者性之原,性者善之实。此善性,皆天理,非分理气而为两截事。合而言之,则曰性善。孟子性善之论,盖本于此。善性,道之本体也。 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,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。【知者见之谓之知,二知字,音智;鲜,悉浅反】 贤者过于仁,知者过于知,偏见而滞于迹者也;不肖者不及于仁,愚者不及于知,放心而不知束者也,皆离道也,故曰君子之道鲜矣。此言道不及者之失中, 以见阴阳之偏者,不可以为道也。先仁后知,阳生阴敛之序也。 显诸仁,藏诸用,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,盛德大业,至矣哉! 理之爱物谓之仁,心之裁物谓之用。显诸仁者,阳之动,仁也;藏诸用者,阴之静,知也。显则著能爱之功,德之发也;藏则泯有为之迹,业之存也。圣人之忧,忧民之仁也。其仁能鼓万物,何显如之?但仁藏于知,无迹可见,民之感化者,自然鼓舞作兴,有不知其所以然者,何尝以圣人之忧为己所当忧,与之同忧而始鼓 动哉?圣人之觉,能鼓尽于万物,则业之所成者大矣,非德盛何以能然?故言大业必本于盛德也。惟藏诸用,而以泯于无迹,而笃恭之极盛,是为无声无臭之德矣。故赞之曰至矣哉。此言天下至圣,为能阴阳合德而神化之妙也。 富有之谓大业,日新之谓盛德。 富有者,广大不御也。日新者,悠久无疆也。此以释上文盛德大业之义。盖以圣人言,与前章所谓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意同。先大丛、后盛德者,本上文显在前、藏在后而言。 生生之谓易,成象之谓乾,效法之谓坤,极数知来之谓占,通变之谓事,阴阳不测之谓神。 生生者,生而又生,生意之不息也。动而生阳,静而生阴,随时变通,此易理也。象,谓理先见而未成形者,以其健而主阴,故谓之乾。效,呈也,谓法乾制用而成形者,以其顺而从阳,故谓之坤。极,穷也。数者,数象而计之之名也。数穷则当变矣。来者,初动之机,此即变也。占者,推验之意。几初动而验吉凶于心,明能烛焉,是知来也,故谓之占。因此几而见于行事,则变而能通也,故谓之事。占之于心而通之于事,则乾坤之理与 时偕行,而不滞于迹,此阴阳之不可用者也,故谓之神。自乾坤以下,皆明互生之谓易之意。盖德业本易道而成,故推言以尽其意。 右第五章。 此章以道不外乎阴阳,而圣人之德业,不过道阴阳以尽易耳。 夫易,广矣大矣,以言乎远则不御,以言乎迩则静而正,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。【夫,音扶,下同】 无不含容谓之广,无不完具谓之大。言易道如地之广,如天之大,无有穷尽,不可得而御也。迩,指人心言。 正者,贞也。静,虚中所含之理。平正,无所偏倚之名也。言易道虽广大,而皆具于心,天地之间,即广大之道也。备,即具也,具于吾心。静正之外,无道矣。 夫乾,其静也专,其动也直,是以大生焉。夫坤,其静也翕,其动也辟,是以广生焉。 乾健有主,始乎坤而生物者也;坤顺无为,合乎乾而成物者也。利贞为静,元亨为动,乾坤皆然。朱子曰:乾坤各有动静,于其四德见之。静体而动用,静别而动郊,正此义也。乾静专,坤静翕,譬如人之在家,乾则端居于内,而坤则为之阖户;乾动直,坤动辟,譬如人之 出外,乾则遂意直行,而坤则为之辟户,此皆乾为主而坤从之之义也。大者,自内而达于外;广者,自外而包乎内,此皆以动而为用者言。然必以静为之体。静,则静而贞也。盖远之具于迩者,程子所谓不专一则不能直遂,不翕聚则不能发散是也。此言广大本乾坤之德也,以起下文广大配天地之意。 广大配天地,变通配四时,阴阳之义配日月,易简之善配至德,易其至矣乎! 天地,本上文乾坤而言。义,时宜也。阴阳进退,随时合宜,言其明不息也,故以配于日月。易简,圣人自然之善,无所作为者也。至德,谓天地之德至极而无以加也。此因广大而推言之。广大该乎变通,变通该乎阴阳之义,阴阳之义该乎易简之善。易简之善,所以为广大之本也。善至于配至德,则易道矣,故赞之曰:易其至矣乎!赞易,所以赞圣人也。 右第六章。 易其至矣乎,旧本属第七章之首,而上有子曰二字。草虞吴氏曰:易其至矣乎,旧有子曰字,盖因后人欲分此句为下章,故加子曰字别之。属此句于此章末,以子曰字为衍文而删去。今从之。 夫易,夫所以崇德而广业也。知崇礼卑,崇效天,卑法地。【夫,音扶;知,音智】 德,欲其积之高,故曰崇;业,欲其施之博,故曰广。德之崇属知,业之广属礼。知礼,皆性也。知本高明,学不自止,则得日进而所蕴者崇矣;礼本卑下,功不自限,则业悠远而所及者广矣。效,呈也。效天者,如天之呈象也。法,制也。法地者,如地之制用也。知与义,同属阴,而此言知效天;礼与仁,同属阳,而此言礼法地者,自知之发扬者言,则知即仁矣;自礼之裁抑者言,则礼即义矣。盖阴阳体用,互为起伏也。详见说理会编卷二。此 一节,言圣人德业之崇广,同乎天地,一本于性而已。 天地设位,而易行乎其中矣。成性存存,道义之门。 天地设位,高卑之分也。高明卑下,各随其时,所谓易也。成性,已成之性,即知、礼也。存存者,存而不已,程子所谓生生不已之意,盖性之本体然也。道者,义之所出;义者,道之所辅。道者义之体,义者道之用。道义出,而德崇业广矣。此一节,申言圣人德业所以同乎天地之意。盖成性本自存存,而欲人之存此性以行道义也。 右第七章。 此章以圣人之德业发明易道,见德业未充者,不足以言易也。○此章之下,古本有“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,至拟议以盛其变化”九十五字,后与”鸣鹤在阴,至负且乘”七节相连,朱子因之定为第八章。草庐吴氏则别出下七节,附于文言传,而独在九十五字自为一章。但此九十五字者,前五十六字本重出,而后三十五字则错简,故彬阳何氏去重出之五十六字,而以移置第十二章极天下之顺者在乎卦之上,盖本熊勿轩之说也。今从之。 子曰:知变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为乎? 阳变阴化,动静之几也。知几,其神矣。○此简本在可与佐神矣之下。今以文义推之,移置于此,方与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意相应。神,在变化中。言神,可以包鬼矣。 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 此河图之数也。天地之数,阳奇阴偶,其位则一六处北,二七居南,三八居东,四九居西,五十居中。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,阳数也,故属于天;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,阴数也,故属于地。盖阳生于北方水位,则为一,合五而为六;阴生于 南方火位,则为二,合五而为七。阳又进而至于东方木位,则为三,合五而为八;阴又进而至于西方金位,则为四,合五而为九。一、二三、四,五,生数也;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,成数也。一与四,二与三,皆兼而为五,五者,阳之中也。一与九,二与八,三与七,四与六,皆兼而为十,十者,阴之中也。一阳生而至于盛,盛而至于极,则阴生于内矣。一阴生而至于盛,盛而至于极,则阳生于内矣。此阴阳老少郊互之体。盈虚消息,同归于中,而伏义所由以画八卦者也。故一初生于北方,在阴之内,震之象也。三渐长于东方,而未出乎阴之外,兑之象也。 至七,则极于南方而发于外矣,乾之象也。二初生于南方,在阳之内,巽之象也。四渐长于西方,而未出乎阳之外,艮之象也。至六,则极于北而发于外矣,坤之象也。五以阳居中,阳中有阴,离之象也。十以阴居中,阴中有阳,坎之象也。有象则有数,故河图之数,所以数象也,而随其郊互以为变化矣。○此简本在“子曰夫易何为者也”之上,程子谓合在天数五、地数五上,简编失次也。朱子从之。 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。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,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神也。 朱子曰:相得,谓一与二、三与四,五与六,七与八、九与十,各以奇偶为类而自相得。有合,谓一与六、二与七,三与八,四与九、五与十,皆两相合。二十有五者,五奇之积也;三十者,五偶之积也。变化,谓一变生水,而六化成之;二化生火,而七变成之;三变生木,而八化成之;四化生金,而九变成之;五变生土,而十化成之。鬼神,谓凡奇偶生成之屈伸往来者。今按朱子变化生成之义,盖仍旧说。此但可以发明阳为生数、阴为成数。水居北方,得一、六之数;火居南方,得二、七之数;木 居东方,得三、八之数;金居西方,得四、九之数;土居中央,得五、十之数而已。若五行之生,本只是水生木、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又生水,此运行不易之序也,岂谓五行生成之始,与其运行者有异哉?勉斋黄氏谓:生之序就是行之序,造化初无两样。得之矣。○此简本在大衍之后,朱子置于地十之下,今从之。 右第八章。 此章言河图列数,所以显象,而数之错综,即八卦郊互之文,可以尽天地之变化也。余见下章。 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 衍,宽衍也,无所不包之意。数始于一,终于十,而周流于五位。故小衍之则一其五而为五,大衍之则十其五而为五十。河图五、十居中,五、十相乘,为五十,而中数具矣。九,当作八。盖于五十之中虚二以为阴阳之母,而用其四十八策以揲也。用四十八策,则左一右二,左二右一,左三右四,左四右三,合乎四象,三揲皆同,而所得之数,阴阳老少,均平不偏,此卦爻对待自然之理也。旧说用四十九策,则初揲以扐合挂,所得或五或九。而再揲三揲,乃皆一与二、三与四。再揲一二合挂则为四,三四合挂则为八。惟再揲、三揲与初 揲不同,则阴阳老少,其数多寡不齐,故七八常多,九六常少,有无九六者焉。易道虚中之体,岂如是之先有偏胜哉?况当定爻之时,皆去初揲五九之一,以约于四八之数,不若直用四十八策耳。 分而为二,以象两;挂一,以象三;揲之以四,以象四时;归奇于扐,以象闰。五岁再闰,故再扐而后挂。【揲,特设反;奇,纪宜反;扐,郎得反】 朱子曰:两,谓天地也。挂,悬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间也。三,三才也,揲间而数之也。奇,所揲四数之余也。扐扐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也。闰,积月之余日而成月者 |
QQ:915790790|赣ICP备11005942号-14|童子命,童子命查询,化解,八字排盘-易善算命网 ( 赣公网安备 36028102000015 )
GMT+8, 2024-11-23 16:03 , Processed in 0.061886 second(s), 14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