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比象传。 比吉。比,辅也,下顺从也。原筮,元永贞,无咎,以刚中也。不 宁方来,上下应也。后夫凶,其道穷也。 吉下,旧本有也字,郭京、王昭素皆以为衍。草庐吴氏删去,今从之。君能比人,故有吉道。辅,释比义,而下顺从即辅也。此以人比我言,人比我,我之所以为吉也。下,以初、二、三、四四阴爻言,谓己顺从者也。不曰上者,至不宁者来,而后上方顺之,故以上下应言于下句。时已极而犹后至,故曰道穷。此释卦辞。 右比彖传。 比之初六,有他吉也。 有他吉者,吉不止于得所依,如凡民而已。 比之自内,不自失也。 比,本于心,盖因人之当比而比之,非狥人而比也,则于己旡所失矣。 比之匪人,不亦伤乎? 伤,谓伤其为小人也。 外比于贤,以从上也。 贤,以五有中德,在四之上,而四比之,故曰从上也。 显比之吉,位正中也。舍逆取顺,失前禽也。邑人不诚,上使中也。 以吉言于显比,则下文皆顺比之意。舍逆,去者不追 也。取顺,来者不拒也。上使中者,中非上所能使,人皆化之,同一德也。正中,与正当意同。详见履九五传。 比之旡首,无所终也。 上之道穷矣,不比,何所终乎? 右比爻传。 风行天上,小畜,君子以懿文德。 气畜则不成风,风行则气散,但行于天上,则在天之下,风所不及者,犹有所畜也。所畜不全,则不大耳,故以此取小畜之象。懿,美也。文德,德之见于事而有条理者,随事以求诚,诚之所在,即小德之畜也。若大畜, 则小德之应于事者,皆大德在中为主,而无所散也。○小畜,舆大畜不同。小畜者,以阴畜阳,阳行阴而畜者也;大畜者,以阳畜阳,阳能自畜者也。 右小畜象传。 小畜,柔得位而上下应之,曰小畜。 四,阴位也,而六以柔居之,是柔得位也。上下五阳,皆以四为卦主而应之,阳待四而畜也。刚不得柔则躁进,故以柔畜之。一阴力弱,故曰小畜。凡释名,多不言曰,其言曰者,文异耳。此释卦名义。 健而巽,刚中而志行,乃亨。密云不雨,尚往也。自我西郊, 施未行也。【施,始豉反】 健而巽者,乾既畜,则其德巽而能入。又阳刚在乾体之中,本有有为之志,但未畜则志难遽发,至九五则阳刚得位而志行矣。阳发于用,所以亨也。尚往者,阳犹进也。阴,力微而不能尽畜,则阴之施尚未行也。若所畜者大,则施行矣。此释卦辞。 右小畜彖传。 复自道,其义吉也。 阳主于进,而初之义则吉也。 牵复在中,亦不自失也。 不自失者,得其本体也。当畜之时,而发用太早,则失之矣。言亦者,本初爻复自道而言。 夫妇反目,不能正室也。 室,指妻而言,男以女为室。阳刚不过,有所含畜,而处得其中,则柔道可宜其妻,而妻听顺之矣。苟发泄太过,不足以服妻之心,则妻亦宜有以裁其过者,此不能正室所至也。以夫妇言,盖取以阴畜阳之义。 有孚惕出,上合志也。 上,指五,言畜德至此而成。然由四而畜,则四之志与五相合矣。 有孚挛如,不独富也。 富,以阳刚畜而成实德者言。 既雨既处,德积载也。君子征凶,有所疑也。 积载,积之厚而至于载也。疑,如不疑其所行之疑,心有所碍而未通也。不能畜而欲有为者,皆畜之小而德犹未固也。若至于大畜,则不疑其所行矣。 右小畜爻传。 上天下泽,履,君子以辩上下,定民志。 泽,卑下之处,水潴而不流者曰泽,其大者则海也。泽与天对,则最上者天也,最下者泽也。辩上下,谓别上 下之分、尊卑之等差是也。上下之分不辩,则民志无由定矣。故辩上下,所以定民志也。履,本敬而为礼,辩上下以定民志,礼之节也。因礼之有辩上下,故遂取上天下泽之象以起义。 右履象传。 履,柔履刚也。 柔履刚者,柔为刚所藉也。先儒多训履为践,盖言践,则蹈实祸矣,安能免于咥人哉?唯藉,则祸自外来,而在我者犹有待其自去之意,于义似安也。履之训践,但可为假借之辞耳。此释卦名义。 说而应乎乾,是以履虎尾,不咥人。亨。刚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,光明也。【说,音悦】 说体之阴,欲也,从之则危,外体得乾而敬以保之,得免于祸,所以有履虎尾不咥人之象而亨也。至九五阳刚中正而得位以行之,则无所疚。不疚,谓无疵也,本亨而言。盖从敬惧中得之,故其德明而有光如此。光明,正以见不疚之意。中庸所谓笃恭而天下平者,正谓此也。此释卦辞。 右履彖传素。 履之往,独行愿也。 独行者,无他杂之之辞。愿,所欲之根于心者,谓诚意也。 幽人贞吉,中不自乱也。 礼文外见,则易乱其中,中以静为正,何乱之有? 眇能视,不足以有明也。跛能履,不足以与行也。咥人之凶,位不当也。武人为于大君,志刚也。 不足以有明,不足以与行,言柔杂于刚,刚德不足,不能有为也。位不当,详见豫六三传。盖三为阳位,本已不中,而六居之,又复不正,易动于欲者也。虎尾之危,正在于此。然阳刚履之,则有敬畏之心,而足以有为, 乃得免于人欲肆行之祸。刚德不足,而徒任其刚暴之志,躁动妄行,如武人之为大君,此所以为履虎尾咥人凶也。 诉诉终吉,志行也。 阳刚至五而志行,所以为终吉也。 夬履贞厉,位正当也。 五,阳位,而九居之,以阳居阳,为得其正,于他爻但曰位,或曰当位,未有言正者,唯九五则常言正。盖五本中位,而其得正亦本于中者也,故言正已兼中意,所以别于三、四之不中耳。然或言正中,或言正当者, 自其德之所存而言,则曰正中;自其事之所宜而言,则曰正当。其实当即正也。以欲恊韵,则中与当各随所用,而以正为兼有之辞,见正则中在其中,虽言当而不言中可也。 元吉在上,大有庆也。 元吉,则笃恭而天下平之化皆原于此,故曰大有庆也。 右履爻传。 天地郊泰,后以财成天地之道,辅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【相,息亮反;左,音佐;右,音佑】 天在上而其气下降,以郊于地;地在下而其气上腾,以郊乎天。郊则情通,所以为泰。财,与裁通。天地之道,天地所赋于人之理也。宜者,道之所宜。道之本体,其大旡外,虽圣人亦有所不能尽,故必裁成之,而随其宜以立教,使人人可能即辅相也。自道之全体而言,则谓之裁成;自有助于天地之所不能而言,则谓之辅相。裁成,即所以辅相也。左右者,左右扶持之而使其德不偏也。道之所宜,皆以理言,故裁成辅相者,理之出于天地者也,故曰天地。而此理在人,则人生有赖于圣人之教以立德者也,故又曰以左右民也。此 致治之事。泰之时,上下志同而可以有为,故发此义。 右泰象传。 泰,小往大来,吉亨。则是天地郊而万物通也,上下郊而其志同也。内阳而外阴,内健而外顺,内君子而外小人,君子道长尔,小人道消也。【长,展两反】 万物通,气相通也,此发上下郊之义。上谓君,下谓臣,王志同,所以通也。此释卦名。阳阴,以刚柔之德言;健顺,以乾则之德言。内阳健者,为君子而发也;外阴顺者,为小人而发也。此释小往大来之义。君子道长,阳进也;小人道消,阴退也。此释吉亨之义。 右泰彖传。 拔茅征吉,志在外也。 外,谓外体应用之地,所以出而用世也。 包荒,得尚于中行,以光大也。 泰之时,情虽通,而人之德犹未正也,故以包荒为重。专于包荒,非中道也,故又以用冯河、不遐遗、朋亡三者继之。言包荒得尚于中行,则中行之中包用冯河、不遐遗、朋亡而言矣。光大者,九二阳居阴位,能包阳而光其大也。 无平不陂,天地际也。 天地际,谓阴阳*,乃理之必然,虽陂必复,而当以艰为贞也。此为泰之三阴在外而发,见阴之顺阳,亦阳艰贞之所致耳。 翩翩不富,皆失实也。不戒以孚,中心愿也。 失实,言三阴从阳而不为主也。阳实则能为主,阴虚则但顺承而已,不有其富之义也。中心愿者,言阴之从阳,出于本心也。 以祉元吉,中以行愿也。 愿,即六四中心愿之愿。六五柔顺得中,以顺德成以祉之功,能行其愿者也。 城复于隍,其命乱也。 命乱,谓否至则天命亦乱,乃循环自然之理,非人力之所能为也。 右泰爻传。 天地不郊,否,君子以俭德辟难,不可荣以禄。【辟,音避;难,去声】 地气不上腾,天气不下降,是不郊也,所以为否。此小人得志之时也。俭约之以藏于内,而无可见也。朱子曰:收敛其德,不形于外,以避小人之难,人不得以禄位荣之。 右否象传。 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,大往小来,则是天地不郊而万物不通也。上下不郊而天下旡邦也。内阴而外阳,内柔而外刚,内小人而外君子,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也。【长,展两反】 观泰象传,则可知矣。旡邦者,志不同而天下之国皆不听命也。 右否彖传。 拔茅贞吉,志在君也。 志在君者,以顺从阳也。 大人否亭,不乱群也。 乱,犹杂也。否之时,大人本守艰贞,而俭德避难者,不 杂于小人之群也。其所以否而亨者,以小人之能包承耳,明大人之不失正也。 包羞,位不当也。 三在否时,阳虽未泯,而其位不中,亦阴邪之所易乘也。六之不正,亦有由矣。余义见豫六三传。 有命无咎,志行也。 天命已复,则阳刚志行,不终否也。 大人之吉,位正当也。 位正当,义见履九五传。 否终则倾,何可长也。 否,何可长者,正以见阳之能倾也。 |
QQ:915790790|赣ICP备11005942号-14|童子命,童子命查询,化解,八字排盘-易善命理 ( 赣公网安备 36028102000015 )
GMT+8, 2025-4-4 05:02 , Processed in 0.040407 second(s), 15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