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译文】 九四,坚守正道吉祥,悔恨消亡。就像用振奋威武之势讨伐鬼方,经过三年苦战,是可以获胜而被封赏为大国诸侯。 《象传》说:“坚守正道吉祥,悔恨消亡”,说明志向正在践行的结果。 【解说】 震是动,九四已经用刚健成功度过下坎的三个爻坎,进入上离明所在,即是“震用伐鬼方,三年有赏于大国”。九四又居互坎险中,但以刚爻居柔位,示柔不妄动,聚集力量,所以“贞吉”。又九四刚爻居柔位不正,本有悔,但能以刚健涉险建功,又有初六正应(志行也),所以“悔亡”。 按照当时商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用兵的记录考察,每次动兵一般为三千到五千人不等。如果殷商的中兴之主用三年的时间征伐鬼方,而未能完全将其消灭,这足以说明当时鬼方部族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。与此同时这也表明,商朝对鬼方的讨伐是很有必要的,这有利于保护商朝的利益,否则,就不会如此大动干戈。 【原文】 六五,贞吉,无悔。君子之光,有孚①,吉。 《象》曰:“君子之光”,其晖②吉也。[《释文》:“晖,又作辉。”] 【注释】 ①孚:诚信。 ②晖:通“辉”,光辉。 【译文】 六五,坚守正道吉祥,没有悔恨。君子的光辉,在于其心怀诚信,吉祥。 《象传》说:“君子的光辉”,说明六五的光辉带来吉祥。 【解说】 六五柔爻居尊位,故“贞吉”,无悔。六五与九二正应,亦即“有孚”。六五居上离当中,离为火为大明,所以说“君子之光,其晖吉也”。六五以柔得中,已臻重坎之上,所以吉祥。 据说,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前,就有了作天子的征兆。 秦始皇在位时曾说:“东南方有象征天子的一团云气。”于是他巡游东方,想把它压下去。当时刘邦怀疑是自己带着这团云气,就躲在芒山、砀山一带的深山湖泽之间。吕雉和别人一起去找,总是能很容易地找到他。刘邦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,吕雉说:“你躲藏的地方,上空常有一团云气,我们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。”刘邦心里更加欢喜。当时沛县有很多年轻人听说了这件事,因此大家都愿意依附于他。刘邦就是凭借上天所暗示的“尊位”成为了起义军领袖的。 【原文】 上九,有孚①于饮酒,无咎。濡②其首,有孚失是③。[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引虞翻曰:“坎为孚,谓四也。上之四介四,故‘有孚’。饮酒流颐中,故‘有孚于饮酒’。终变之正,故‘无咎’。乾为首,五动首在酒中,失位,故‘濡其首’矣。孚,信。是,正也。六位失正,故‘有孚失是’。谓若殷纣沉湎于酒,以失天下也。”] 《象》曰:“饮酒濡首”,亦不知节④也。 【注释】 ①孚:诚信。 ②濡:沾湿。 ③是:正确。 ④节:节制。 【译文】 上九,心怀诚信地饮酒取乐,没有过错。饮得过量使酒沾**头部,即使心怀诚信也失却了正道。 《象传》说:“饮酒取乐过量而沾**头部”,这是沉湎过度不知节制。 【解说】 上九与六三正应,所以“有孚”,上九下临重坎,坎为水为酒,故有“饮酒”。但酒打**头,就太不知道节制了(亦不知节也),因为不知道节制,就是有孚也会失去(有孚失是),上九位于未济的最上位,已经在重坎之上,度过了下坎互坎重重险难,已经由未济到达既济,就志得意满,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酗酒烂醉,最终可能众叛亲离。应该知道战胜重重困难,大功告成之时,就是新的困难和危险来临之时。《三国演义》中张飞失徐州一节,正说明了这个道理。 有一次刘备准备领兵讨伐袁术。临行前,张飞自告奋勇留守徐州。刘备嘱咐他千万不要饮酒以免误事,他爽快地答应下来。 刘备刚走,张飞就摆下宴席,请来守城的官员。张飞对众人说:“我哥哥临走时嘱咐我少喝酒,恐怕误事。今天我们大家先痛饮一番,明天开始都戒酒,我们一起守城!”说罢,亲自给众将官倒酒。他来到曹豹面前,曹豹忙推辞道:“将军,我不会饮酒,今天就免了吧。”张飞不听,执意倒酒。曹豹惧怕张飞,只得硬着头皮喝了一盅。张飞又一连喝了十几杯,不觉有些醉了。他又起身与众将把盏,再次来到曹豹面前。曹豹再三推辞,张飞一时性起,不顾别人的阻拦,叫军士把曹豹拉下去打了五十鞭。曹豹挨打后怀恨在心,于是给女婿吕布写了一封信,让吕布乘张飞酒醉,刘备、关羽领兵在外之机,火速领兵来袭击徐州,不可错过机会。 吕布离徐州只有四、五十里。他见信后立即点兵赶来。曹豹早就打开了城门,引导吕布的军队冲进城来。张飞这时正酩酊大醉,被手下军士摇醒,听到四处杀声震天,慌忙起身,披挂上马。这时吕布正好杀到,张飞酒醉未醒,不是吕布的对手,于是带着十几个部将冲出了东门。刘备的家眷还留在徐州城中,也来不及照顾了。就这样,张飞一时大意,丢了徐州。 以未济卦作为终结,是没有结束的结束,所有领悟到未济卦和整个《易经》的精神的人,都会感到,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,必以尚未成功,仍需努力之志,上下求索,慎终追远,无悔此生。 |
QQ:915790790|赣ICP备11005942号-14|童子命,童子命查询,化解,八字排盘-易善命理 ( 赣公网安备 36028102000015 )
GMT+8, 2025-4-4 04:51 , Processed in 0.130408 second(s), 14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