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说】 濡即湿,曳是拉,“曳其轮”,是捆紧车轮为防止渡河时脱落。“濡其尾”,是说狐狸渡河,翘起尾巴,也会打湿,必须当心。 清代大兴“文字狱”,官员们虽然小心翼翼,但还免不了遭祸患。 雍正八年(1730),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,把“陛下”的“陛”字错写成“狴”字,雍正见了,马上把徐骏革职。后来再派人一查,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的诗句:“清风不识字,何事乱翻书”、“明月有情还顾我,清风无意不留人”,于是雍正帝认为他有反清复明的意图,于是将其斩立决。 初九与九四都得正而应,初九过河之初就有意识提防,应该“无咎”(义无咎也)。 【原文】 六二,妇丧①其茀②,勿逐③,七日得。[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茀,首饰也。”] 《象》曰:“七日得”,以中道也。 【注释】 ①丧:失。 ②茀:妇女的首饰。 ③逐:追寻。 【译文】 六二,妇人丢失头上的首饰,不用追寻,七日后可以失而复得。 《象传》说:“七日后可以失而复得”,是因为得守中道的缘故。 【解说】 茀,假发,也说是古代妇女掩饰性的装饰。六二在离中,前临互坎(二三四爻)和上坎。古人常将坎离水火比作夫妇,离为坎妇,坎为险,互坎在外意即丢失,就是“妇丧其茀”。但六二柔顺中正,与九五正应,九五在上坎险中,在互坎险上,能行险而安,象征九五帮助六二找回失物。卦有六个爻位,重新回到原位,恰是第七个次序,所以得而复失都是经过七日。“勿逐”,说明不是六二自己找回,而是以中道德行感应九五找回。 “完璧归赵”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。 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,叫和氏璧。秦王知道了,就修书一封给赵王,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。赵王接到了信非常不安,于是召集大臣来商议。大家都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,千万不能上他的当。可是如果不答应,又怕他派兵来进攻。 正当大家左右为难之时,蔺相说:“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见秦王。如果他真的拿十五座城来郊换,我就把璧给他。如果他不肯给我们十五座城,我一定把璧完好无损地送回来。那时候秦国理屈,就没有对我们动武的理由。”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更好的办法,只好派他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。 蔺相如见了秦王,献上和氏璧。秦王双手捧着璧,爱不释手,但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。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,就说:“这块璧有一点儿小毛病,让我指给您看。”秦王信以为真,就把璧郊给了蔺相如。蔺相如捧着璧,往后连退了几步,靠着柱子站定。他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看您并不想用十五座城来郊换。现在璧在我手上,您要是强逼我,我的脑袋就和这块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!”说着,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。秦王怕他把璧撞碎了,连忙叫人拿出地图,把允诺划归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。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,应当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,他才能郊出来。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日期。 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,一回到住处,就叫手下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回赵国了。等到举行典礼那一天,蔺相如见了秦王,大大方方地说:“我已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。您如果真有诚意的话,就先把十五座城郊给赵国,我国马上派人把璧取来,决不食言。不然的话,您杀了我也没有用,天下的人都知道你们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!”秦王无奈,只好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。 【原文】 九三,高宗①伐鬼方②,三年克③之。小人勿用。[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引虞翻曰:“高宗,殷王武丁。鬼方,国名。乾为高宗,坤为鬼方;乾二之坤五。故‘高宗伐鬼方’。坤为年,位在三,故‘三年’。坤为小人,二上克五,故‘三年克之,小人勿用’。”] 《象》曰:“三年克之”,惫④也。 |
QQ:915790790|赣ICP备11005942号-14|童子命,童子命查询,化解,八字排盘-易善算命网 ( 赣公网安备 36028102000015 )
GMT+8, 2024-12-22 15:26 , Processed in 0.053465 second(s), 14 queries .